Hakuna matata 你所不知的丁滿 -- 狐獴

Hakuna matata

         你所不知的丁滿 -- 狐獴

王知桓 獸醫師翻譯及編著

狐獴(Suricata suriatta)是群居、地棲型的日行性食肉動物,原生地在非洲南部,環境溫度約 22°C-25°C最適合他們生活。他們的體重約610-970克,公的體型大於母的,平均體長約為 24.5-35 公分,平均年齡在野外約莫 5-15 歲,人為飼養下平均為 12 歲 。

 

在飼養上,讓我們按照幾個不同的部分來介紹:

1.環境:

    在野外的狐獴非常會挖洞,每個地下空間都有各自的功能,但在人為飼養下,無法提供這麼大的地下空間給他們時,足夠的環境豐富化可以代替他們挖洞尋求隱蔽的天性。例如利用 PVC 管當作隧道,提供巢箱、放倒的中空樹幹,讓他們可以躲藏,而一些肉眼可見的障礙,像是:小樹叢,可以給一些個體更 安全的庇護感。

    若想要提供給他們挖洞的環境,建議使用一些較軟、較輕的材質,像是:細沙、貓砂,並在裡面建造人工隧道,防止崩塌的意外發生。

      在這些環境的擺設上,建議每年至少更換兩次,但一次不可全部更換,每次的改變可以是換位置或是加入新的擺設;而在更換繁殖區、躲藏區、睡覺區這類隱蔽的區域時,每次至少留一個類型給他們,讓他們可以保留領域沒有被侵犯的感覺。

 

2.清潔頻率:

  每次清潔建議以四分之一為限,過去有因為每次清潔太多範圍,他們為了要重新標記氣味,而造成腺體過度分泌而造成阻塞的紀錄。食盆和水盆的部分則需要天天更換。

 

3.飲食

    狐獴在野外的肉類來源以蟲為主,在人工飼養下,可以選擇含有牛磺酸的貓食、老鼠亦或是奶製品,每天建議攝取的飲食比例為:肉類佔 22.4%、無脊椎動物佔77.6%,而牛磺酸及鈣質對狐獴來說是必要的補充,若沒有額外補充,長時間下來會容易造成心臟肥大的問題以及其他併發症,而缺鈣也是臨床上常見到的問題來源。(AZA有針對狐獴出一本書,其中有各種食物配方,可供參考)   在餵食時,建議主要的食物要早上第一餐給,而整隻的獵物或是活體的蟲可以在傍晚或是藏在洞穴中、放在高處當作環境豐富化時給予。狐獴習慣將食物分成好幾餐,所以在飼養上,沒有一次將所有食物吃完不需要特別擔心。在一個穩定的族群中,可以每三隻一個食盆,然而若是在一個不穩定的族群中,強烈建議每個個體至少要有一個自己的食盆,否則很容易出現因為搶食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甚至死亡。

 

4.生殖及習性:

     在狐獴的族群中,地位較高的公狐獴會阻止其他公狐獴進行交配,而地位較高的母狐獴則會利用內分泌影響其他母狐獴排卵,也會攻擊發情的個體並將她們趕出族群,約兩三週之後才會讓牠們漸漸回歸,而驅趕嚴重時甚至會殺掉其他狐獴所生出來的小孩。

     狐獴的發情季節為每年10月到隔年4月,一年會發情兩次和一次產後發情,牠們的求偶方式會有類似打架的行為或是咬臉;順利的話每年會生兩胎,每胎約有三、四隻左右,而這些小狐獴通常會由奶媽來照顧。

     除了上述的奶媽制度,狐獴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們的哨兵制度,當有危險來臨時,大家會紛紛躲避,而來不及躲避的幼仔,母畜則會直接趴在他們上面充當保護傘;而在哨兵制度中,並非排班制,而是誰吃飽了誰先去站,並不像電影中的利他主義。

    狐獴懷孕期至多為 77 天,小狐獴出生體重約為 25-36 克,10-14 天開眼,3週大會開始嘗試固體食物,4-5週出巢,7-9週斷奶,3-6個月齡會跟著群體一起活動,約9-12月齡時達性成熟;當他們來到兩、三歲時,便會開始挑戰親人的地位,以競爭交配權。

    在母畜生產完之後的 48 小時內,不要有任何的干擾行為,如果這期間打擾牠們,牠們會移動小孩,甚至有可能會殺了幼畜,尤其是新手媽媽,因她們對環境打擾特別敏感。

    由於狐獴是很社會化的動物,故不建議手餵帶大,通常手養大的會很具攻擊性。若真的需要醫療介入的幼畜,建議可以讓牠與牠原生的族群一起生活,必要時再進行處置,而不是把牠帶離族群完全人為飼養。

 

5.健康檢查

  年輕的個體建議每兩年健檢一次,隨著年齡的增長可增加追蹤健康狀況的頻率。當動物年輕健康時,建議可以建立他們自己的生理基礎值,以便日後進行比對。

其他醫師專欄文章